XX县鲍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受XX县海洋与渔业局委托,XX县鲍鱼行业协会联合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XX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和专家,深入县内外鲍鱼企业、沿海养殖区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概况
鲍鱼是XX县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XX”这是鲍鱼业界对XX鲍鱼产业的评价。
鲍鱼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之前,全球每年鲍鱼捕捞产量仅为几千吨。2000年前养殖九孔鲍(杂色鲍),随着南方九孔鲍养殖于1999年开始遭受冬季爆发性死亡和苗期“脱板症”的严重危害,鲍鱼养殖陷入低谷。
2000年后,皱纹盘鲍引入福建XX养殖获得成功和皱纹盘鲍杂交种的培育获得突破,皱纹盘鲍杂交种成为XX养殖主导品种,少量兼养西盘鲍、绿盘鲍等新品种(新品系),2017年全县鲍鱼养殖面积1126公顷、2018年全县鲍鱼养殖面积1303公顷。
我国鲍鱼养殖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广东和海南等六省。随着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世界鲍鱼产量迅速增长,2016年中国鲍鱼产量达139697吨,占世界90%以上。福建地域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鲍鱼养殖中心,其养殖产量占全国80%以上。其中XX鲍鱼2016产量4.06万吨,产量占全国31%,占全省37.5%;占全市62.2%,XX县占福州市58%,福州市占全省58%。2017年全国鲍鱼养殖产量14.85万吨,福建省鲍鱼养殖产量12.34万吨,XX鲍鱼产量上升到4.32万吨,比增6.4%。2018年XX县鲍鱼产量达到4.6248万吨。
随着鲍鱼产量的不断增长,鲍鱼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发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鲍鱼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大连等有消费习惯和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过一二十年培育,鲍鱼销售市场不断磊大,目前已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从世界上看,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是世界主要鲍鱼消费地区,鲍鱼消费渠道主要有现代贸易(霸级市场、超市、专卖店)、传统贸易(批发商、经销商)以及食品服务商(普通餐厅、星级饭店)三类。中国内地主要销售渠道为传统贸易,现代贸易则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鲍鱼进入老百姓餐桌不到总量的10%,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XX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位于北纬26°03′-26°27′、东经119°27′-120°31′之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基本上无严冬,为中亚热带气候。XX县是我国南方最早开展鲍鱼人工养殖的县份之一。1989年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选点苔录镇后湾村开展九孔鲍(杂色鲍)育苗养殖实验获得成功,开启了XX县鲍鱼人工养殖新纪元。2000年从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杂交鲍由于适应XX气候及环境条件,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呈暴发式增长,保持了二十多年高速发展期,2010年开始XX县一跃成为全国鲍鱼养殖第一大县。
主要养殖海域水温年变化范围为10-31℃,黄岐半岛海区盐度变化范围为19.76-34.1,罗源湾海区盐度变化范围为19.12-32.84,黄岐半岛与罗源湾海区透明度变化范围为0.5-2.5米,PH值变化范围为7.8-8.4,是鲍鱼较理想栖息地。史料记载,XX历史上有过杂色鲍分布,XX沿海一带称鲍鱼为“鳆鱼”“番人耳”“牛眉”“海耳”,其谐音“鲍者包也,鱼者余也”鲍鱼代表包余,以示包内有“用之不尽”的余钱。因此,鲍鱼成了宴请筵席上必备的“吉利菜”之一。早在唐代,以XX鲍鱼为主料的“鲍鱼银耳汤”在XX沿海是酒席上品,每逢鲍鱼收获季节,官家、民家宴请宾客,席上总想方设法摆上一碗“鲍鱼银耳汤”,以示主人身份。明太祖朱元璋在浙江舟山首次尝到当地名师调制的“鲍鱼银耳汤”就是借鉴XX当地的作法,朱元璋对这道菜赞不绝口,回朝后把“鲍鱼银耳汤”列为官宴佳珍。
二、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