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文章深浅的五个层次以一篇领导讲话稿的修改为例

2024-02-08 18:28:56 590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同道网

文章深浅的五个层次——以一篇领导讲话稿的修改为例

我们常说写文章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这个道理多数人都明白,但怎样是“浅”、怎样才够“深”,能说明白的人恐怕不会太多。今天,我突然对这个问题有所悟,赶紧记下来,并往深里挖一挖。

我觉得,写文章的深浅度,可以分为这么5个层次:

第一层次:写在皮毛——见人见事见物

这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写在表面”。写人,能写出长得怎么样;写事,能写出是个什么事;写物,能写出基本形态,仅此而已。

我以写材料为业,这里着重以写材料为例,展开来讲一讲。在党政机关,我们写的、看到的很多材料,尤其是初稿、“毛坯稿”,常常被领导批作“深度不够”。之所以深度不够,就是因为对所写内容研究不够、思考不深,写出来的东西浮于表面、只见皮毛。

举个例子来说。前段时间,我指导某处室研究起草了一篇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讲话稿。送我审改的稿子(以下简称为“原稿”)里有这样一段话:

根据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我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新概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也写入了今年1月党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我们研究起草这份讲话稿的时候,时间是6月中旬。起草稿子的同志注意到了这个新概念,说明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上跟得比较紧。但很可惜,对于这个新概念,1万多字的原稿只有这么一处提到,而且从概念到概念,既没有说明出处,又没有作任何解释,更不用说有针对性地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这样写稿子,在落实“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个新要求上,就是典型的“写在皮毛”。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想:注明概念的出处,作个名词解释,并没有什么难度嘛!这样就能出深度了吗?

当然不是!解决“写在皮毛”的问题,起码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回答清楚“是什么”——包括出处、内涵、外延,还要回答清楚“为什么”——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个概念来说,至少要让人知道它“新”在哪儿,这个“新”是相对于什么提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提。这就涉及到概念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0730:文章深浅的五个层次以一篇领导讲话稿的修改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434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