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识得粗心“真面目” 方得计算好习惯——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2024-02-08 15:34:33 600
联系客服提示-携笔同道网

学生平时做数学计算时总是错误百出,问及原因,得到的答案往往就是我太粗心了。简单一句话,避重就轻,不仅掩盖了导致错误的真正原因,还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才是导致学生错题的幕后真凶

一、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实践表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接触的都是新知识,他们更需要多加练习增加熟练程度,从而减少错误率,当然,也并不提倡题海战术。

二、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学生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例如:在学习运用运算定律简算时,很多学生就分不清楚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在计算25×125×16时,往往把算式变形成:25×(8+8)×125=25×8+8×125。尽管错得很离谱,但是很多人都不自知,无论如何检查都找不到错误。

三、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0928:识得粗心“真面目” 方得计算好习惯——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xie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060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